征文一等奖 山西省财政厅国库支付中心 梁红莲
情注会计写芳华
——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时间是伟大的见证者和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华章。
2019年迎来我们伟大祖国70华诞,我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与繁荣。多年来,会计行业伴随着经济繁荣、科技进步,不断实现自我革新,逐渐由一项技术转变为制度和文化,深深融入国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壤。
“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四十载改革开放辉煌历程,无数次印证了这个真理。作为60后的我,在最美的年华与“会计”邂逅,使我与会计结下不解之缘,有幸亲历和见证了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我国会计改革事业这个大平台中历练、学习、成长和收获,从而使我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变得更加丰盈。
一、人生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会计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一个戴着花镜的老者,一手打算盘,一手记账本,懵懂中并不很喜欢这个职业,但老师漂亮的斜体阿拉伯数字板书、为珠算考级与同学一起打百子、九盘清、凤凰展翅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快40年过去了,我还会时不时拿起算盘打百子,虽然这段学习经历只是打开了会计的一扇门,但回想起来是如此美好。
工作之后有幸成为一名会计老师,向学生讲授《会计学原理》和《商业会计》。这段经历,让我从不懂到懂,由听课到讲课,成为学校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老师,这是我与会计的真正结缘。
二、博众家之长,长自己之技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迫切希望引来外资,而为适应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流行的许多会计概念、名词均非国际通行,无论我们怎样解释,国外人士对中国会计都是似懂非懂。会计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已越来越不适应,会计迫切需要改革,需要与“国际接轨”。1992年,被称为第1号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发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会计改革正式起步,实现了我国会计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会计准则不再区分行业特点、所有制形式和经营形式,实现了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培养造就一大批道德优良、素质过硬、视野开阔、能力卓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改革发展事业的重要基础。随着1992年新一轮会计改革不断推进,财政部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实施了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和会计名家培养工程等高级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了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相结合、诚信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国家扶持、单位鼓励、个人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风顺正好扬帆时。1993年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财政厅与上海财大合作举办的涉外会计培训班,3个月的课程在上海财大的精心设计下,将西方会计与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等新准则制度相结合;更有幸聆听时任上海财大会计系副主任的张为国、周勤业、孙峥教授等业界大咖的教诲,“两则两制”后面貌大为改观的企业会计呈现在我们面前并逐渐清晰起来。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我再一次幸运地参加了1998年财政部会计司在上海举办的新出台的8个具体准则及股份制会计制度师资培训班,聆听陈毓圭、刘光忠、应唯等会计司专家,也是准则制度的制定者进行解读。在财政厅组织的全省师资培训和大规模会计人员培训中,我承担了授课任务,我深入浅出的讲解得到了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肯定。这段培训和学习经历,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授课技艺的一次质的飞跃,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付出总有回报。为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我一直主动参加各类会计考试和学习:1994年通过中级会计师考试;2003年拿到了注册会计师的全科合格证;2005年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全国统考和评审,3次参加全国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学习,获得过“山西省先进会计人员”荣誉称号。
三、热爱会计职业,成就会计事业
热爱是人成就事业的动力,而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必由之路。2001年,我迎来了工作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新工作依然和会计有关,承担的是预算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任务。我牵头起草和制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规范》,这部2万字左右的规范为会计核算工作竖起了一个标杆,同时起草了《单位内部会计稽核制度》、《单位财务预警管理制度》,牛刀小试成功! 我完成了企业会计向预算会计的华丽蜕变、完成了从会计教学理论向具体会计工作的角色转变。实践是一切理论的基础和试金石。这样的历练,不仅是对我多年来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和应用能力的一次次大考验,更是对我个人工作能力一次次提升,这些经历为我的会计职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非常幸运的是我赶上了我国预算会计新一轮的改革。随着社会、经济、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内外环境的变化,旧的预算会计制度无论对于财政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还是自身信息质量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和滞后性。
2013年11月,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正式拉开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序幕。按照《改革方案》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5年10月,《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如期出台;2016年至2018年3年时间里,包括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会计调整、负债、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9项具体准则和1项应用指南、统一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正式发布,中国特色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本固枝荣,会计职业生涯不断刷新自己的高度。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到政府会计改革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我有机会直接参与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总预算会计制度修订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一些意见和建议被财政部采纳;对财政部重大课题项目《政府财务报告分析指标应用体系研究报告》、世行贷款支援项目《全国和地方政府研究报告合并汇总研究》,多次提出意见,并作为评审专家参加对《全国和地方政府研究报告合并汇总研究》结题评审。每一次参与过程也是学习前沿思想的过程,有助于自己了解改革和制度制定的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吃透政策,把握规律,更是学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务中可以自如地运用这些背景和原理,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从1992年第一次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历时近30年,企业会计改革取得了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重大成就,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以来,政府会计改革已走过5年多的时间,中国特色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四十年改革开放与发展转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会计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庆幸在每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计改革节点都没有缺席,感谢中国会计在服务改革开放和“走出去”战略需要的道路上,也为会计人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感谢单位对我一直以来的肯定与支持,也感谢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抓住每一次机遇,感谢自己没有浪费每一次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在会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充实自己、历练自己,成长为一个精通会计的行家里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荣幸,我是我国会计改革开放事业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也是我国会计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会计改革的硕果将载入史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使命,会计人也将面临新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携手会计与时俱进,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